昨天台灣時間晚上10點,包括甫獲今年諾貝爾物理獎肯定的雷射干涉重力波天文台(LIGO)及處女座干涉儀(VIRGO)及各地天文台團隊召開記者會,宣布觀測到雙中子星合併產生的重力波、可見光及電磁波。雖然因天氣因素未能觀測到可見光,但中央大學天文所團隊也透過分析觀測資料發現與現行理論不同,希望未來能有理論天文學家以此為基礎發展出新的天文理論。中研院院士、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葉永烜(右)、中央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俞伯傑(中)及中央大學天文所教授饒兆聰(左)。圖/中央大學提供 分享 facebook 而中子星合併除了可透過重力波被觀測到外,也能被一般的望遠鏡觀測到可見光,而「全球瞬變現象聯測網」(GROWTH)團隊正是利用世界不同時區的望遠鏡對發生瞬變現象的天體做接力觀測,以得到完整的光變曲線。由LIGO首先偵測到低質量天體合併的重力波後,世界上約70個與其簽約的天文台便對準49個星系開始尋找可見光,由智利團隊的1米望遠鏡率先發現位於NGC4993星系,雖然台灣因天氣不佳未能實際觀測到可見光,但仍透過分析資料分析NGC4993星系歷史,包括其年代久遠、質量較大等,如果未來仍有中子星合併可能就是由此類型的星系發生。中央大學天文所副教授饒兆聰也說,中子星是大質量恆星演化數千萬年後的遺骸,NGC4993上次大量誕生恆星約在數億年到20億年前,如果這對合併的中子星是在大量恆星形成的時間後演化而來,可能花了數億年到數十億年的時間互繞合併,與現行的理論預測大不相同。中央大學博士後研究員俞伯傑則說,兩星系合併後將成為千極新星(暫譯,原文kilonova),雖然可見光十分微弱觀測不到,後續仍有許多天文學家持續觀測。中央大學鹿林天文台與其一公尺望遠鏡: 參與全球聯測計畫,追蹤重要的天體瞬變現象,為東亞參加的天文台之一。圖/中央大學提供 分享 facebook 中子星合併發生的地點:位於夏威夷的泛星計畫(Pan-STARRS)望遠鏡所拍攝的星系NGC4993可見光影像。白色圓圈為中子星合併發生的地點。圖/中央大學提供 分享 facebook
D5CE9A4D61513225
arrow
arrow

    carpendnmh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